上一页|1|
/1页

主题:中信地产被传内部争夺重组主导权 广深两派十年博弈

发表于2012-04-05

房地产调控进入攻坚时刻,谣言也是满天飞。

日前,“深圳—大型房企涉嫌严重违规,其集团董事长已被‘双开’,深圳及上海公司总经理被拘捕,少数合作单位大佬纷纷跑路。”一则微博瞬间引起轩然大波,其后矛头更是直指中信地,尘封已久的中信华南集团与中信深圳集团之间的纠葛再度成为众矢之的。

对这个谣传,中信地产相关人士则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不予评论。

撇开中信地产内乱谣传不论,时代周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中信地产内部关于重组权的争斗,以及多年整而不合,依旧是一个不解的难题。

对于中信地产的整合问题,中信地产品牌经理李娜则以不方便接受采访为由婉拒时代周报记者的采访。

李郭争夺重组主导权

“深圳—大型房企涉嫌严重违规,其集团董事长已被‘双开’,深圳及上海公司总经理被拘捕,少数合作单位大佬纷纷跑路。”一则微博自3月30日一经转载瞬间爆发。

时隔不久,第二则微博紧随而至:“询问中信内部人士获悉,此事涉及华南公司和深圳公司内斗,双方老大(李康、郭志荣)互揭短,集团出面处理。”为此,“李康、郭志荣内斗论”一说甚嚣尘上。

似乎是为了证明自身清白,谣传的主角之一郭志荣,其旗下中信医疗品牌部在4月1日两个小时之内连发有且仅有的13条微博一一陈述郭志荣十天之内的行程。

微博的第一发起人深圳某房地产网站深圳总经理陈昌询向记者强调自己一开始就没有指明是中信地产,并表示将于近期内再公开事件正主。

谣传事发突然,人们再次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多年前的往事上。

可以确定的事实是,上述的华南公司和深圳公司早已合为一体。十余年间,李康与郭志荣之间的博弈,实际上,折射着中信地产系的离合。

至今,在中信集团的档案室里,仍存放着中信房地产公司的第一份营业执照,其工商注册编号为001号,可以说中信地产是新中国第一家房地产公司。

中信集团的地产历史悠久,1979年,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中信集团”)成立之初,便成立了房地产部,1986年更是成立中信房地产公司,成为中国首批具有一级房地产开发资质的企业。

但多年来,与中信集团旗下的银行、证券、信托等金融板块相比,中信集团的地产业务却显得过于分散,呈现三分天下的格局:中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中信华南(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华南”)和中信深圳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信深圳”)。

中信华南集团资产规模在150亿元左右,是中信集团地产业务的龙头,旗下有中信华南东莞公司、中信华南深圳公司、中信华南上海公司等十多家全资子公司和多家控股子公司、酒店、高尔夫球场,先后在北京、广州、上海、深圳、汕头、东莞、桂林、大连、长春等地房地产项目达80余个,累计开发商品房面积逾1000万平方米。

中信深圳集团于1987年11月成立,总资产逾60亿元,有19家下属子公司。

但中信华南集团与中信深圳集团共同使用“中信地产”品牌,一直存在同业竞争。

其中,李康统帅的中信华南可谓是异军突起。在此之前,他不过是中信广州公司下属汕头分公司的老总,从东南一隅的这个小城起步,更是迅速带领汕头分公司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利税大户。直到1999年,李康晋升为母公司中信集团广州分公司的老总,其后广州分公司更名为中信华南公司,成为了中信集团一级子公司。

几乎与此同时,郭志荣弃政从商,空降中信集团,继而统帅中信深圳。

李康与郭志荣,同居一隅,却割据了中信地产系的两大子公司。

直到2001年11月8日,中信集团原董事长王军在东莞集合中信集团总经理孔丹、副总经理李士林以及中信综合计划部、中信实业银行、中信证券、中信深圳集团、中信华南集团等中信系内各大子公司的负责人,召开了中信公司的首次房地产座谈会,确立了整合中信地产系的目标。

然而,事与愿违。中信实业银行困局袭来,中信实业银行的总资产占整个集团公司总资产的80%以上,但是2002年,中信实业银行却成为了王军最大的心病,其不良资产高达270亿元。中信集团开始将重心转向金融业,王军也无暇他顾,不得不延后东莞会议的战略目标。

显而易见的是,地产系整合信号的释放,无疑使李康与郭志荣都想争做地产系的老大,旗下中信华南集团和中信深圳集团高歌猛进,都欲争夺重组主权。

 

上一页|1|
/1页